多彩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湖人

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湖人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政风波屡屡,江湖上也不安稳,整个南京城各路豪杰汇聚。

    道门的人手聚集,佛门的俗家弟子也在聚集,两家之外的地方山野豪杰也没闲着,听到风声来南京谋求富贵。

    北京,皇帝设立角斗场,那马贼商敬石兄弟十二骑,闯下了多大的富贵?江湖上的人,谁不眼红?

    不就一条命?

    若入了皇帝法眼,要什么富贵没有?混江湖,求的不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光光鲜鲜做人?

    大不了,人死卵朝天,一了百了。

    朝廷鹰犬?

    锦衣卫、上二十六卫基本上一直垄断了朝廷鹰犬的位置,外人想进去也没机会。现在,南京这里,厂卫招募人手,角斗场地也快完工,不赶紧来抢占先机,难道要等不招人了,才慢悠悠赶过来仰望那些功成名就之人?

    江湖宿老泰斗程冲斗这里也有不少两淮豪杰前来投奔,跑江湖为的根本还是钱,说的好听是为了前途。江湖上的根基则是资历与名望,名望高隆的人,护个镖走到哪里报上名字,各路好汉也会给个面子。

    低等一点的江湖人是地头蛇,出众一点是各处游走结交名人的过江龙。这帮人唯一的凭借就是自己的名声与人脉,这是靠名声吃饭的一个行业。

    江湖上此时最成功的一个人是永城人刘超,带着门人跟随老乡王三善去西南,以白身担任王三善中军大将,解围贵阳一战屡立军功,一举晋升为贵州总兵。

    朝廷屡次让地方官员推举所谓的‘山野将种’,指的就是这帮地方上的豪强。留在地方上就是个祸害,国朝不稳,最先搞事情的就是这批人。将他们弄到军队里,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然而当今皇帝有自己的军官培养渠道,不喜欢这种传统的方式,地方豪杰失去了这种传统的举荐方式,没了晋身渠道。

    现在传闻厂卫招人,就一个二个带着门人子弟,一堆堆的往南京赶。名望低一点的豪杰,只能投奔江湖上的宿老,抱团争取机会。

    名望高一点的,自有相熟的官员来做渠道。

    从万历末开始,大明的官员、士林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喜欢谈兵。真正有本事的没几个,但纸上谈兵能讲的头头是道的大有人在。

    这类人很奇怪,在地方挂着名士、显达的帽子,与当地豪杰也有不错的关系;但到了朝廷,披上官皮后,又羞于与朝廷正规的武人相交。

    住在南京的程冲斗,当世所存不多的泰斗级人物,江湖豪杰投奔过来,碍于江湖规矩和颜面问题,自然要好好招待,以至于被吃的没钱了。

    不得已,找姻亲顾梦麟借钱度日。顾梦麟为表清白,住的是分配的官邸,吃的是集体伙食,发的俸禄为了表示孝顺还送回家中,他哪来的钱?

    南京漆园,秋后惨白的日光下,顾梦麟厚着脸皮来找张溥。

    他没钱,可张溥有的是钱,收回家产后,张溥是当世最有钱的人之一。世家子弟的钱,基本上都是集体财产。而张溥的钱,从他父亲那一辈被夺走,他抢过来后就是他一个人的,没必要和七八个兄弟分产。

    这种一个人掌控三十余万两产业的富豪,大明也没几个人,有钱的多是集体。

    一袭坎肩,张溥双臂晒得黑漆漆,坐在水渠边洗着手上漆渍,人比以前更清瘦了,抬头看着顾梦麟,笑道:“九出十三归,要多少,余批多少。”

    “黑。”

    顾梦麟吐出一个字,正冲着茶,将带来的食盒抽开,一叠叠糕点摆在面前,眼皮抬着看张溥:“敢往漆园送东西的没几人,给个良心价,有了空闲,愚兄就送美食到这里。”

    甩干手,张溥躬身探手,接过递来茶碗一笑:“余什么苦吃不得?这钱财,不黑心怎么能聚起来?不过,入冬前要养膘,你开个价。”

    “十三出,九归如何?”

    两个人就这么闲聊着,没有谈外面的风云变化,也没谈张溥等人的生活待遇。

    一张草纸上,张溥盖了私印,画了自己的花押像丢垃圾一样丢给顾梦麟:“缺多少,找老伯拿就是。若机会合适,买些人参送到南郭先生那里。他痰多,秋后病发要补补。”

    “嗯,西铭先生还有什么要嘱咐的?”

    收好草纸,顾梦麟塞入怀里。

    张溥努嘴想了想,眨眨眼睛道:“子龙来信,说是年后结婚。我这个兄长没什么好送的,家里的书还有一套手抄,你看着送过去。”

    其他人在漆园、城外农场做活还需要从家里把书运过来,张溥不需要,他的书他都背下了。

    顾梦麟叹一口气,理解了,也不多说什么,就告辞走了。

    现在才秋后,距离陈子龙结婚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张溥说这话,意思就是让他以后没有要紧事不要来见他,对谁都不好。

    漆园门口,一名锦衣百户翘着二郎腿看着书,看押张溥这批人,基本上不需要太多人,为了个人前途和家族声誉,给机会这些人都不会跑。

    “顾侍中。”

    见顾梦麟出来,这百户放下书起身拱手。

    顾梦麟看一眼桌上扣着的书,点头道:“机会难道,里面那么多不要钱的先生,可要抓紧了。”

    “顾侍中说的是,家里老汉也这么个说法,说是学不出,就打断咱两条股拐。”

    这锦衣百户是杨衰的儿子,杨增田。

    顾梦麟笑笑,上了马,高一功牵着缰绳小跑,去南外城寻张家管事取钱。

    南京武学教授杨奉明一袭宽松武服,来到北城程冲斗家中,这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好在北城腾出一座军营来安置这些江湖人。

    对于这帮人,杨奉明也是眼馋。很多厂卫任务,军里出来的人拿捏不住轻重,论战斗力小规模的群组战斗是军里的强,单打独斗还是江湖人强,他们更有眼力,手段、心思更灵活。

    神烈山,一处凉亭外,锦衣卫头头杨衰额头贴着地面,保持这个姿势已有半小时。

    一对对各宫宦官搀着各自小爷登到山顶,杨衰心里松了一口气。

    “君父,孩儿累!”

    朱慈燃跑到凉亭里,当着朱弘昭的面,长长大出一口气,眼巴巴看着皇帝,又深呼吸,长长的吐出来。

    “累了就吃个梨子。”

    朱弘昭拿起一个梨子擦擦,递过去摸摸小家伙脑袋,瞪一眼朱慈燃的大伴小宦官,主仆两个啥事没有,随行的两个净军累的脸红扑扑渗着汗,不用想就是背上来的。

    朱慈炅则是真累的说不出话,朱弘昭抱到怀里擦汗,扭头道:“杨衰?”

    “臣在。”

    “是你们满身是筛子,还是江湖就这德行?”

    “不敢有瞒主子爷,江湖上就没有墙,什么消息都传的快。”

    “计划改改,怎么做回去拿出个章程来,别耽误了事。”

    “臣明白。”

    曹化淳轻咳两声,杨衰才起身,双手垂在身前,趋步后退十步,才转身离去。

    厂卫要招募道门子弟,可现在江湖上的各色人物一窝蜂的向南京涌来。朱弘昭是没什么好生气的,正好一网打尽全部收编。可厂卫做的这个事情,不够隐蔽,自然要敲打。

    在他设想中,厂卫应该逐渐淡出民众视野。毕竟厂卫的设立,是专门用来监督百官勋戚,百姓有什么好监督的?

    最好,连朝中也渐渐淡忘厂卫的存在,只有犯事了临死的人才知道厂卫就好。

    下山的路上,杨衰看到遂平长公主登山,双手垂在身前,后退几步低着头。

    遂平长公主手牵着朱淑嫫,姑侄俩走的很慢,后面跟着十四名贴身女官,一个个紧张兮兮,生怕长公主撑不住一头栽倒。

    等她们俩赶来时,朱慈燃正摇头晃脑背诵唐诗,一旁小凳上朱慈炅朱慈炅抱着一杯果汁咬着竹管吸着,两腿荡着。

    见了遂平,朱慈炅放下果汁,跳下小凳与朱慈燃有模有样拱手弯腰:“侄儿拜见姑姑。”

    遂平脸颊上满是红潮,嘴唇显得苍白:“好,无须多礼。”

    扭头,对朱弘昭微微欠身,艰难张嘴:“皇兄。”

    “你呀……”

    朱弘昭说着起身,将遂平搀扶到自己宽大的座椅上,拿着手绢擦拭其脸上汗渍:“好端端的,登什么山?”

    朱淑嫫拉着遂平的手摇晃着,可怜巴巴望着。

    遂平呼吸急促,抿出笑容缓几口气:“辽王兄长说多走动有益身体健康,就带着珠珠转转。”

    “小祸害,想来就来就是,非要拉着你。”

    捏一把珠珠脸颊,随手一指,曹化淳搬来一个小圆凳,朱淑嫫给两位小兄长挤眉弄眼,坐到小圆凳。

    桌案旁,朱弘昭也坐在一张圆凳上,将曹化淳取来的梨汁递给遂平,看向朱慈炅:“老二,该你了。”

    “是,儿臣新学了一首七言绝句。”

    双手搭在大腿上,挺直腰朱慈炅背诵:“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见他一丝不苟背诵白居易的《后宫词》,曹化淳神色古怪,扭过头去。

    遂平神色也是复杂,看看朱慈炅认真的脸蛋和等待夸奖的期待,又看向皇帝哥哥,果然,朱弘昭的脸黑了。

    任贵妃这是什么意思?教什么不好教这个,弄得好像他与她有什么瓜葛似的。

    缓缓饮一口茶,敛去怒容,朱弘昭声音清朗:“老二,这诗谁教给你的?”

    “母亲唱着,儿臣就学会了。”

    果然,遂平红扑扑脸蛋目光狭促打量过来,朱弘昭脸又黑了。

    轻咳两声,朱弘昭问:“那她,再教了别的没有?这首啊,是女子幽怨情怀,君父不好讲解。”

    朱慈炅摇头:“母亲心情不好,儿臣不敢问。”

    叹息:“以后,白日里就去慈庆宫与老大一起玩耍,每三日背下一首诗就好。”

    朱弘昭实在是不放心把朱慈炅交给任贵妃,本来就已经按着魏忠贤的意思交给张嫣了,张嫣不太情愿带淘气的朱慈炅,任贵妃那里又三天两头的来求情,不得已还回去。结果又不好好教导,不然等翰林院派人来教导时,一点基本功都没有,会让人诟病的。

    这两兄弟的教育搞不好,会让人说他故意怠慢先帝子嗣,不愿意让他们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