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四百七十章 计划生育

第四百七十章 计划生育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毫无疑问,酒泉这边的夜里很热闹。

    此时的南京,找着机会伺候了一番张嫣后,朱弘昭开始加夜班。

    叶向高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整个相府人心也浮动起来。毫无疑问,按着三司设立时的规矩,以及现在的实际情况,若叶向高真的不行了,接替国相大位的只有次相史继偕。那史继偕空出的次相位置,谁来接替?

    这是一届,下一届国相内定的是袁可立,袁可立这一届的次相又会是谁?所以,有的人眼巴巴望着,有的人则甩开袖子开始做准备。

    比如太仆寺少卿申用懋就是一个,他是申时行的长子,万历十一年二甲进士,资格也是很老的。

    这位想要上位,就要提出相应的大策,他考中二甲进士本就让人诟病,本身才能有限,故而吃的还是他父亲申时行的老底子,是节育限制人口大策。

    两亿人口,想着就恐怖,创造极大财富的时候,对物资的消耗也是一笔极大的数据。朝廷调控不当,这两亿人有百分之一吃不饱肚子,那就是大灾难的源头。

    申时行怎么会提出与传统理念多子多福相违背的提议?这是个有名的泥匠,中状元时座师是张居正,本人也是张居正的左膀右臂。张居正的凄惨下场将他吓住了,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能将张居正的政策继续施行下去,更不敢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改革。

    毕竟申时行是官商家族出身,生性谨慎,不会也不敢干打破瓦罐家当的事情。所以万历中期,他就是个和稀泥的泥匠,水平还不高。为了平息士林怨恨,他主张开言路,于是科道官抬头追究、清算张居正,他这个当朝首辅,之前的张居正左膀右臂,自然也被火力覆盖。

    于是挽起袖子又和他扶起来的科道官对干,干不过见势头不妙,赶紧致仕撤退,五十七岁退休,年近八旬高寿而死,也算下场较好。起码对比他同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下场可以说是一个善终。

    他所谓的计划生育,自然不是给士林百姓的,而是给宗室的。嘉靖年间那位晋藩的郡王,搞了一百多个儿子,让嘉靖能气炸,满朝上下也意识到宗室泛滥后的恐怖景象。

    朝廷收支就那么点,开辟新税源等于抢劫,谁能接受?可宗室那里却不断增长,怎么办?两个法子,限制宗室人口;给宗室发的爵禄进行更大比例的克扣,不饿死就好。

    限制宗室人口政策体现在不许镇国将军以下纳妾,妾生养的儿子不计入宗室玉牒,就是个黑户口,自然也就没有依照着玉牒谱系发下去的爵禄。

    现在,这位申时行的长子申用懋,就是将这条政策的范围扩大,限制天下人口生育,生的越多就征税,开辟税源、行政干预。

    对于计划生育,朱弘昭自然是很熟悉的,这帮畜生弄出的一尸两命的惨剧可不少。

    放下折子,饮口茶他抬头看到曹化淳还在随侍置办,就问:“老曹,你觉得申用懋的这条提案如何?”

    侍从司那里,已经誊抄送了过去,各处也把最初意见送了过来,曹化淳这里有着侍从司大致的意见。

    躬身,见皇帝指着一旁圆凳,曹化淳坐上去抱着拂尘,抿抿嘴,张嘴道:“主子爷,这事司里认为是可行的,但最少要等十年时间。民间生养多了,养不活卖儿卖女,溺死亲子等等惨剧已是普遍之象。小奴就是家里养不活,五两银子卖到了宫里。”

    他诉了诉苦,潜在意思很简单,朝廷经不起折腾。崔呈秀的两道收税提案,都是情理之中该收的。可事情说起来简单,哪能说收就收?

    花税这边好收拾,将秦淮这类产业背后的人收拾掉,收花税给与教坊司足够的地位,以提高女子权益为待遇,这花税也就好收了。

    反正这笔钱,朝廷不收的时候,以前也落不到这些女子手里,给朝廷还能提高待遇,自然是能接受的。

    例如轻薄寻常妇女,哪怕是个农妇,告到衙门里查实后最轻也是五十大板。可乐籍女子就没这个待遇了,国朝最初给乐籍女子披红戴绿统一着装,不是职业歧视,一来是方便辨认暗娼,二是让她们标明身份,别让那些小脑袋指挥大脑袋的混球认错人。

    自然,乐籍女子出门在路上被轻薄,官司打到衙门里也是白打,毕竟乐籍女子干的就是这个。至于是不是你情我愿,就不在父母官大人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现在花税整顿后,乐籍女子正规纳税,自然也在国法保护范围内,有了最基本的你情我愿的选择权。

    税,就是保护费。

    这个道理朱弘昭懂,下面的人也懂。可下面当官的,此前故意忽略这一点,将农户、军户纳税看作是理所当然,自己家财万贯纳税还比不上底层。纳税的人是牲口,不纳税的人掌握大权,这能持久?

    军队就是打手,税就是保护费,用保护费养打手,很简单的逻辑关系。除此之外的任何人,如师爷账房之类的,只要打手听话,交保护费的认你这个牌子,那这些靠嘴皮子吃饭的师爷自然是可有可无,能随意更替。

    崔呈秀的花税好收,难的还是另一道农业补偿税,这等于要和师爷们收保护费,收自己内部的钱,自然有些不厚道。

    朱弘昭从没将师爷及官僚集团当作自己人,你们靠着咱的保护伞发家致富,孝敬一点又如何?但还不是时候,他登基才三年,时间上太短了,还需的等下一代,师爷们不好收拾,那就收拾小师爷,让他们自小就知道靠着保护伞,就要给保护伞孝敬的大道理。

    “宫里的,都是苦命人。”

    感叹一声,朱弘昭道:“申用懋这提议的确是好的,但问题不能用征税的法子来搞。下面的那些混账巧立名目不干人事,咱给出一个理由,他们阳奉阴违故意曲解,苦的还是下面百姓。你给司礼监传个话,让他们研究研究避孕的法子,药材之类的就免了,从器物上着手。”

    是药三分毒,乐籍女子自幼就服药,很多女子彻底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是她们所愿望的,因为乐籍女子的子女依旧是乐籍。所以秦淮河上的传承,都是师徒传承,而不是母女传承。

    计划生育也不新鲜,宋朝就这么搞。

    他说完挥挥手,曹化淳拱手告退,宫里也有避孕手段,但成本高昂。民间也有,羊肠子之类的……

    登上空荡荡的乾清宫二楼,朱弘昭打开窗户看着南城、秦淮流域一条光带照明夜空,歪着脑袋,双臂环抱在胸前,沉吟着。

    如果现在天上有卫星拍照,或许整个世界的夜里,只有大明的几处地方可以看到点点光辉。

    电灯,很快就会铺设下去。

    但计划生育,一定要搞的,怎么搞也是个头大的事情。化学体系还在磕磕绊绊建立中,没有工业化肥做支撑,两亿人口就是极限。

    粮食不比其他,在饿死的威胁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所谓的小冰河时期,前面都撑下来了,现在他将面对的是最后的疯狂,扛过去就是风调雨顺的年年大丰收,扛不过去就是一场混战,直接、间接死亡近亿的大灾难。

    扛过去后,两亿的人口基数,加上风调雨顺带来的粮食高产,不做生育限制,一代人的时间足以人口翻番。

    合理的税收政策、化学体系、更多的疆域,将是支撑这个国家人口的三大柱石。

    大明的问题已经不是外部外战,而是内部问题,未来的问题。

    靠着军队他玩一刀切,简单粗暴的解决一个个问题,现在活下来的人都已神经过敏,不能再继续像以前那么一刀切了。只能等,熬到下一辈人继续搞。下一辈的人神经更粗,更经得起折腾。

    种种思绪在他脑海打转,时而清明时而迷迷糊糊,他感觉再这么下去会把自己弄疯。

    他想承载的东西太多太重,又信不过官僚集团的节操,只能这样。信那些人,自己怎么死的都可能不知道。

    只能事无巨细一把抓,为了这个国,为了这个家,也为了心中的夙愿。

    统一地球,走出地球……

    歪头斜眼看着夜空星河,他也不清楚自己这口气能撑多久,或许放下一切做个大昏君是很不错的,起码这辈子值了。

    可他有成体系的发展进程,只要化工体系自我形成后,一样样东西会很快的蹦跶出来。他很想拿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来铺路,可这样的体系终究不完整。最初的体系一定要扎实,建立这条体系的人,都将是种子,有自己萌发生长的源潜力。

    由他催发出来的体系是畸形的,人才也跟不上,后劲不足。

    只能一旁引导,加速物理、化学体系的形成。这个地基打好后,三次工业革命能在一代人中爆发。

    地基打好,一项项的产业升级都是相辅相成的,只要不走冤枉路,按着最近的捷径走,一样正确的理论抛出来,无数人才冲上去,短时间内就能搞出来一个产业。

    他在这里静思,思索未来。

    南京以东苏扬一带一串串囚车向着南京运,大风灾不可怕,可怕的还是人心。

    卢象升的救灾行动受到最大的阻力不是天灾,而是人为阻止。请动刑部右侍郎范景文出马,又揪出一连串的人头。大的不敢再动,只能抓下面的小老鼠应景。

    国家经不起折腾,都是知道的。可蛀虫不除,国家时时刻刻都在流血,也不能这么看着。苏扬贪墨案随着卢象升救灾而被揭发,涉及的不仅是衙门士绅勾结,宫里人也卷了进去。

    一艘运兵船上,卢象升手扶在护栏,看着前方通宵达旦的秦淮流域,耳中有的只是风声、破浪声,心中一片沉重。

    按照相府的话来说,是朝廷的步伐太快太猛,要给江南一点时间适应。可南巡后,皇帝入主南京后,辛丑逆案才过了多久?就在咫尺的苏扬一带就再次爆发借天灾侵吞库存的大案,谁不骇然?

    天子脚下就是如此,更别说他处。

    贪污,已经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否则朝廷的革新大政越走越快,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摔倒。跑的这么快,摔倒后必然是头破血流。

    这才三年时间,江南这批都是新调来的官员,就集体腐化,实在是难以想象。这批官员多是后备进士,不乏天启、中正年间进士,这批人成面积坍塌下去,皇帝的脸往哪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