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三百四十五章 皮球

第三百四十五章 皮球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整个八月,两淮以北施行严格的海禁,禁止渔民出海远行,也禁止民间商船开赴朝鲜、日本。

    各处航道上已被水师封锁,而朝鲜施行的海禁更为严酷,船只一律封存。擅自出海者,以通倭论罪,立绞。

    这个倭,指的还是海贼。

    通倭罪,一直存在。

    海贼王李旦在五岛扎根病死后还不到两年时间,李家剩下的家当也不容小觑。朝廷水师有绝对优势,可也要万全行事,开战之初必须收编李旦旧部。

    招安颜思齐所部后,朝廷水师力量有增长,可时间摆在那里,用的还是老家当,其中由原辽镇水师改编的渤海军团根本没有实战经验。

    敌人有日本方面周边的,如李旦旧部不安稳,会影响威胁北路方面军的海路运输。而南边,也不见得安稳,刘香在东南海商的支持下势力膨胀的厉害,还有西夷船队。

    西方的船队靠岸了,多少有些商人的体面,出了海换个旗子,与大明的海商没区别。而他们拥有比例更大的炮舰,数量少,可也是个麻烦。

    北面施行海禁,封锁消息是其一,第二就是解决李旦旧部。而南面,必须要打一仗,最好干掉刘香这个冒头的代表性人物。

    和南北两处海贼作战,也能掩护调兵的用意。

    北方面军水师总督,横海大将军沈有容遣郑芝龙前去劝降、招安李旦旧部。

    南边,颜思齐率主力炮舰三百艘,去收拾刘香,打击东南海商的计划,并以此次行动竖立朝廷水师的威风,尽可能的多招募更多观望派、自由派小股的海贼。

    京师内一片戒严,然而首善书院热闹非凡。

    苏州太仓少年过伯龄北上了,三年前叶向高重新启用,从广东老家北上途径太仓。想下下围棋缺个对手,因钱谦益做介绍,与太仓稚龄童子过伯龄对弈。

    叶向高平生最大得意两处技能就是自己的字,还有棋道。

    过伯龄八岁入棋道,当时不过九岁,就三局三胜,完败叶向高。

    这可把旁观的人吓坏了,对过伯龄说叶向高是当世显赫,应表面装输留点面子才对,没必要这样不给人家面子。

    过伯龄很生气,原话是这样的:“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

    叶向高非常喜欢这个直性子质朴、赤子心胸的少年知己,想要带到京师就学,也有收为关门弟子的意思。

    过伯龄拒绝了,此时三年过去,过伯龄已打遍江南,名噪南北。再次受邀后,就赴京了。

    八月十五夜,在首善书院与京师闻名的棋道高手林符卿对弈,林符卿也是南人,混迹京师达官显贵,各处诗会之中搏名攒人脉,年纪一大把,一辈子的名誉是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

    而他认为过伯龄能成名,甚至连当今天子都在留意,有少年成名的加分,也有三败叶向高的战绩加分。加分,说白了就是掺水,搞技术的名声再大也是无用,真对上行家里手,只能靠手里本事。

    于是林符卿约战过伯龄,四周士子争相下注,高达百贯。百贯赌金,也算是难得了。

    过伯龄一再推辞,林符卿更加骄横,借众人与朱弘楚围观的气势,逼过伯龄与他一战。战果是三战三败……

    对棋道不了解的人,不太清楚过伯龄在棋道的影响力。大家若看过国产围棋主题动画片《围棋少年》,其中主角江流儿的原型,就取自过伯龄。

    现在他还是叫做过伯龄,以后会被尊为过百龄,百龄公。

    过伯龄的人品非常好,朱弘昭前世不知道这么个人,现在有一种收集少年英才的癖好。也因为与林符卿的一战,国子监方面会看风向,授予过伯龄教谕兼职,拿工资不干活儿那种。

    与过伯龄一起来京师的还有老乡松江府的陈子龙,陈子龙十五岁,靠的是诗才,同样也是名动江南的少年英才。也进入国子监求学,家境不好,靠给京闻报社写稿过日子。

    朝中风气改动,不再对东林旧人死追清算,被东林元老赵南星、左光斗等人排挤,无法立足朝堂的钱谦益也回京了,带着新收的九岁弟子顾炎武北上,准备再再次涉足官场。

    钱谦益这个人怎么说呢……他的名字朱弘昭是很清楚的。

    也在中秋节,宫里的人挂的还是去年过节时的应景补子。

    应景补子,就是对应不同节日而产生的一种吉庆补子,端午时挂五毒艾虎,皇帝过寿挂寿字补子,过中秋自然是玉兔月桂主题的补子。

    可宫里宦官、净军、宫女、当值的禁军总共将近三万人,补子又是堪称工艺品的东西,三万人要用的补子,还不算过节前给勋戚、核心要员们赐的应景补子,算下来将近二十万两的开销。

    被朱弘昭给剁了这项支出,他这个皇帝也没钱。

    朝廷的财政是做好预算的,动不得。赈济北直隶、西北灾民的钱,动的还是内帑,还是他名下商会挣来的钱。

    大明的皇帝一贯都是很苦的,朝廷里的人不管收税的事情,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可朝廷没钱,到处都缺钱,怎么弄钱?皇帝顶着骂名弄来的钱还没焐热,就被户部哭穷的人给掏走了。

    就连这次收复日本的军费,两个月时间已额外产生近三百万两,也是皇帝的钱。不过这回公私分明,户部的人打了借条,用多少写多少。

    至于赈济灾民的钱,这个朱弘昭脸皮再厚也不能打借条。只是将赈济的主要差事,交给了宫里人的来办。

    深夜,饮酒上头的朱弘昭没有急着睡觉,翻了翻群臣上的节日贺词,千篇一律,都给抛了,交给侍从司检阅,随后开始处理公文。

    因为过节,各个衙门有五日假期,公文都是积压下没处理的,上报过来的自然都是不能积压的大事。

    《神宗实录》还在修,由翰林院编撰,老一辈状元郎周延儒负责。至于《光宗实录》就简单了,当个一个月的皇帝,光宗泰昌皇帝的实录已被修好了。

    现在修《中宗实录》的主编周道登外派,副手黄道周接替,空出一个编修的差事。

    给天启修实录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天启年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而天启皇帝又是重用阉人、武人、宗室不给士绅滋润日子过的人,与武宗皇帝一个套路。

    你要夸他丰功伟绩,违背自己的情绪不爽,也怕夸的过头了掩盖了当今圣上的光辉,也怕夸的不到位,被当今给惦记上……

    所以,《中宗实录》的主编已经换了三个人,第一任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徐大相,这个人很受天启看重,可总是与东林私交不断,天启是重用了又一巴掌打下去,短短三年时间徐大相起起伏伏,也最了解这段时间内的风波。

    他也感恩,将天启夸过头了,朱弘昭还没说什么,就被史继偕一巴掌拍下去,免得因为这种事情耽误了徐大相前程。

    于是副手,第二任主编,詹事府少詹事钱龙锡接替,这位东林二代中坚因为在詹事府过清闲日子,并没有搅进去。可他心里也有怨气,主编时采纳筛选资料、修成的初稿含沙射影。

    又因为与夏之令交情不错,借着夏之令阴谋刺杀毛文龙案,钱龙锡以知情不报罪名,被皇帝一巴掌拍下去充军,编入上二十六卫屯军。

    然后这个主编的差事就成了烫手山芋,刚当上礼部右侍郎,宋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人周道登被魏广微吓唬,赶紧把右侍郎的委任给推了,硬着头皮接了这个差事。

    现在周道登这个和稀泥,当孙子高手,最善查看风向的泥鳅再次以礼部右侍郎的身份外派,作为主使与王化贞一起出海去日本挑矛盾,制造冲突。

    他走了,空出的主编一职又成了麻烦,翰林院够资格的没人敢接,就连黄道周也产生了辞官一阵子,回乡照顾老母亲的想法。

    黄道周是彻底的穷人出身,全靠母亲操守纺织机,才读书出了头。

    他和东林二代先锋大将魏大中不同,魏大中也是真穷苦人出身。可魏大中是接受了外人的资助才吃饱肚子有书可读,在外人的资助下中了进士娶了媳妇,这相当于再造之恩,朱弘昭很欣赏魏大中的清廉,可清洗东林时,魏大中自己就请辞走人了。

    魏大中留下,会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

    黄道周不像魏大中那样有人情压力,他在意的只有自己的母亲,他可不想坐牢,他坐牢了他母亲岁数大了,谁来照顾?

    所以,关于《中宗实录》主编一件事,围绕着这件事,御史台、翰林院、詹事府、相府四个方面都来了公文。

    御史台弹劾翰林院做事磨蹭,詹事府方面诉苦,请求补充人手。詹事府有一个詹事,若干个四品少詹事,成基命去台湾当巡抚,钱龙锡去充军喂牛,何士晋外派两广总督,还有一个见风向不对早早辞官,现在就剩下一个新任的少詹事黄道周,真的缺人手。

    詹事府的意思就是不是我们不出力,是我们的编制被削的太狠,没有足够资格的人来出力,要补充血液。

    翰林院那边推荐有官籍,却到处溜达过清闲日子的,刚刚回京的钱谦益返回翰林院,由钱谦益顶缸。

    相府这边也推荐两个人,一个是翰林院编修,上一科的状元郎文震孟;另一个是侍从司侍从,今科状元郎余煌。

    余煌虽然资历低,年纪也不大,可人家是专门读史的,号称博古通今。

    “呵……叶老头儿将皮球踢给朕了,余煌你是个什么意思?”

    四封奏折握在手里,朱弘昭仰躺着,身后赵仪为他揉着肩膀,斜着眼瞥一眼余煌,这个他钦点的状元郎,也是历史上天启点的状元郎。

    这位状元郎某些理念,非常合皇帝的胃口,那就是限制臣权、抑制士绅豪强的发展。

    某种意义上来说,余煌若执政,喜欢干的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背离人情事故的人道,向着延绵不绝、可持续发展的天道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