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193章 两千岁

第193章 两千岁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西南战事平息的消息,向着四面八方传去。

    成都正在署理政务的朱燮元翻看着通报,神情专注,目光凝在征南大将军印迹上,最后微微叹息,放下公文开始书写调令。

    幕僚凑上来研墨,看着调令:“东家,这是何意?”

    “南方平定,朝中君臣必然意气高涨,说不准会对建奴用兵。松藩小乱而已,秦良玉将军所部若滞留在川,那位齐王殿下,说不得会弹劾老夫。”

    写完调令,朱燮元又提笔给朱弘昭写贺贴,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水西各部,最好抽调北方,免得大军北去西南空虚后,再起战乱。

    想了再想,他还是将自己对辽镇的意见写了上去,他不赞同今年与建奴打仗,最好休养一年到了夏季再作战。

    说了几个不能忽视的客观条件后,朱燮元有些焦虑,最后画押一叹:“这位齐王是个人精,说不得老夫会调入京中为官。”

    他虽然不是很贪,但主政一方就算不捞钱,也能让家族的产业飞速发展。若入了京,和一大帮的老资格站在一起,他说话的份量将会降到最低。

    在京里,一个由突击提拔起来的巡抚转任京官,份量实在是太轻了。

    齐王平叛成功的消息,更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这是出乎天启与朝官预料的事情。

    天启自然是先惊后喜,百官们则想不明白,不明白血性的彝人怎么就那么容易投降了。再看看齐王的处置意见,纷纷上书弹劾齐王。

    有言明土司官之害者,要借大胜改土归流,希望让齐王坐镇西南,将西南土司进行整顿,再不济也要剥夺他们的统兵权。

    也有要为贵阳死难军民报仇的,要严惩安邦彦、奢崇明这两名逆首。

    叶向高更是私下表示,齐王战功累累,功勋昭著。这以后,该怎么封赏是个问题。

    对于加封齐王,老魏也有他的主意……

    六月初,朱弘昭所部由綦江登船,全员北上。

    留熊延弼、信王、王三善署理西南遗留军政问题,同时也让安邦彦对贵州土司部落造册,将领民、兵员等等信息造册留档,准备进京献于朝廷。

    进献版籍,是投降的重要仪式。版籍就是指地图和户籍信息,这是投降归附的最大诚意,比派子侄当质子还要有诚意。

    在重庆,彝苗部族在头人率领下载歌载舞,欢送齐王。

    从现在开始,西南将没有汉土之分,有的只是同为华夏苗裔的同胞。虽然这还停留在政治宣传上,有了这个头,以后会越来越好,直到彻底融为一体。

    就像历史上的楚人,披发纹身,还不是融入了中原?东南百越,还不是融了进去?将荒凉的东南,建设成了如今的鱼米之乡,天下粮仓。

    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吃饱穿暖,其次就是与人平等的生活在一片土地上。这两条满足后,再有个事情做,不去胡思乱想什么的。这天下,也就安定了。

    可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挑事情,世道弄乱了他们才好浑水摸鱼,捞取以前捞不到的东西。其中最可恶的种族主义者,往往没事找事,为了虚无的主义或者理想,破坏彼此安定的生活。

    奢、安叛乱,历史上给彝人留下的创伤极重,而后吴三桂就藩,又是一场厮杀。使得西南人口最多的彝人,元气大伤。

    现在彝人都有二百多万,四百多年的后世呢?

    只有相互尊重,亲如一家的环境下,才能相互融合在一起,吸收对方的优点与精英。凭借屠刀,只会杀光对方奋起反抗的精英份子,得到的也是一块血染的,后患不断的土地。

    西南以外的土地那么的多,还有印度那么大的一块肥沃土地。而三哥又是出了名的软柿子,等国内各种战乱平息后,朱弘昭就会准备在西南大修道路,准备将东南亚吃掉。

    再不济,也要给后世的版图中留下一个印度洋接入口。

    对于那些与中原民族没有历史交流的种族,对付他们的手段,就没必要太仁慈。子孙要为先辈的过失承担责任,朱弘昭不准备给子孙留下过失和一丁点的后患!

    顺江而下,朱弘昭端着一杯酒站立在指挥台上,风刮在脸上,浑身衣袍鼓胀,微风窜过格外的舒畅,仿佛在对他洗精伐髓。

    想的有些远了,此时的战场在辽镇,在京师。

    他身上担负的不仅是大明朝的延续,还有这个民族的未来。所以,一切要阻碍他的势力,都是邪恶的,必须要扫除,哪怕那个人是仁厚的天启。

    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担当的穿越者,正义就在他手里。

    日月,也将在他的手中旋转。

    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应该是大明。

    他能来,这就是天意,谁挡,谁死。

    “千岁,想什么呢?”

    李墨轩拿着一串香蕉走过来,嘴里正在大口咀嚼,等到了京师,香蕉虽然一年四季也有,可价格太贵了。

    朱弘昭微微侧头,露出一个微笑:“自大军南下至今不过两月,孤却经历过三场生死危局。来源,都是京里那帮人。孤终于下定决心,要狠狠收拾他们一顿,让他们长长记性。”

    北运河的火药船刺杀事件、钓鱼城的伏击事件、还有用心险恶的改土归流建议。这三条,都是能要他性命的毒招。

    “千岁给下官的俸禄是朝廷的十余倍,下官自然是要为千岁效力的。”

    李墨轩表明态度,从他将锦衣卫的三枚钉子告诉朱弘昭时,就注定了两人休戚与共的关系。

    天启为什么允许山东赴辽军入驻山海关,就因为赴辽军主将张虎是锦衣卫出身,至今还在锦衣卫系统内。

    神策卫指挥使孙河、青州卫指挥使陈策,这两个都是早期随朱以溯北上的菅家家丁,也是锦衣卫的人,现在依旧和锦衣卫掌印的田尔耕保持着联系。

    大同副总兵何冲,麾下骑卒能凑出三万,为什么在那里安安稳稳,得罪了晋商上上下下,依旧没人能动他?表面上他是齐王旧部,由齐王庇护着。实际上他也是锦衣卫系统内的,和天子有着直接的密信联系。

    天启自认为掌控了齐王麾下大半战力,也不怕齐王此时看起来很多很多的军队。他甚至自信的认为,只要他一道密旨,就能让青州卫和神策卫倒戈,直接将齐王擒拿。

    这就是天启的底气,也是齐王的一道护身符。

    只要皇帝想对他下手,孙河等人就是警戒线。

    至于锦衣卫系统,这个说起来复杂,简单来说,锦衣卫是‘都’编制。明军战兵体系只能算是临时工,卫所军才是正规军。其中指挥体系分三层,卫是最基本的战略单位。

    卫上面是都,如各省都指挥使司,也就是都司,可以理解为一省军区。

    都上面是五军都督府,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可惜,随着卫所制败坏,都司地位成了次于总兵的军职,而五军都督府成了养老的地方。

    而锦衣卫系统内,掌事的也就七八个人,其他挂着锦衣卫指挥使牌牌的勋官一大堆,没有任何的权力,甚至连插手锦衣卫事物的资格都没有。

    真正管事的,任职的时候都会标明‘掌锦衣卫某某事’,锦衣卫的头头则是‘锦衣卫掌印’。田尔耕是现在的锦衣卫头头,许显纯与李墨轩是指挥使同知外派,回去后也只是田尔耕的副手。

    而锦衣卫内部掌事的换谁上,哪怕是一条狗,都不会干扰锦衣卫的系统工作。掌握锦衣卫运转的是南北十四千户,二十八副千户,和四名佥事,这些人才是锦衣卫的核心根本,而且他们都是父子相传。

    不要妄想这些人的名字能流传出去,现在这批人的姓名都是谜。可能今天某某千户做错事被皇帝砍了给官员做个交代,明天这个千户会换个名字来接任。这就是锦衣卫的核心,非常的神秘。

    就连李墨轩,目前为止也只能和四大佥事混个脸熟,又知道一些个副千户,还认识一些挂职正千户的人,真正的十四千户,除非他接替田尔耕,否则他一个都不会认识。

    朱弘昭对锦衣卫非常的眼热,这帮家伙不仅监督国内官员,到处留有眼线。就连朝鲜,甚至救援朝鲜的时候,都在日本埋钉子,准备刺杀丰臣秀吉。

    而东厂就没有锦衣卫那么神秘,以十二生肖命名的大档头都是宫里选出来精干宦官,有迹可循。下面的档头、番役都是从锦衣卫余丁或各卫所军选拔出来的壮士充任。

    可以这么说,东厂除了掌事的是宦官,下面的那一套就是锦衣卫的人。

    掌握了锦衣卫,就掌握了东厂,能让东厂变成瞎子。

    此次回京,朱弘昭的目标不是结交百官,也不是捞取更大的兵权,他只想借李墨轩的身份,将锦衣卫掌控。

    李墨轩吃着香蕉,面容带着笑意:“千岁,下官刚收到一条京里的消息,似乎老魏建议皇帝加封千岁为两千岁。”

    朱弘昭端着酒杯,想了想,一饮而尽哈哈大笑:“老魏有意思,要不孤让皇兄封他个百岁当当,算是桃李之情。”

    估计也只有老魏,才会想到这种事情,毕竟九千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