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迪·德文德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赣第德曼殊斐尔小说集涡堤孩永井荷风异国放浪记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日本侘寂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意气”的构造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各栋楼之间很热,热得要命。在13号楼边上有一小条阴影,阴影在这难挨的无尽夏日里缓缓地变宽,这一小条阴影里挤下了一半中欧和东欧的人;另一半挤不进阴凉处的,只能在充满阳光的12号楼墙根底下蹲着,或者交错着躺在尘土里,赤裸的上半身混着沙子和汗水,肮脏不堪。帽子盖在脸上,他们就这么睡觉。

    比起阴影里那些挤在一起的人呼出来的气息带来的闷热,汉斯宁可在太阳下晒着。他和奥本海姆闲逛着,听他不断地讲着他最喜欢的话题:战争将因为石油短缺而结束。

    忽然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穿木鞋的人过来集合。”汉斯迟疑了一下。他是为数不多的穿鞋的人之一。其他人都是消了毒就直接来到隔离区了,他们都穿的凉鞋。

    这一迟疑可了不得,因为刚才在那喊的是楼长。他看出来汉斯想假装没听见,于是一边拽着汉斯走,一边咒骂他。那边站了15个人,大多数都是波兰人,笨拙的年轻人,能看出来家里伙食不错。他们两两一组,走向了1号楼。那边停了几辆车,他们分到几条腹带,用铁丝绑在车上,然后拉着车走向大门口。监督他们的楼长报告说:“囚犯27903号,带15名囚犯去建设道路。”

    这就是道路建设小队了。党卫队在一个本子上签了字,本子就在营房长房间后面的柜子里。大家继续向前走。

    汉斯想起了他来的那天,那已经是一周之前了,他不禁微笑起来。那些拉着货车的“工作机器”。现在他也变成了其中一员,变成了15轮机器的一个轮子,而且他要是拉得不够卖力,走在他后面的波兰人立马就会给他一脚。

    “快点快点!”波兰人叫道,“赶快走!”那是俄国人的声音。“快点!猪狗不如的东西!”楼长喊道。如果有党卫队队员走过,他会用两倍的音量喊,并且用棍子给离他最近的人的后背或者脑袋来一下。反正他不在乎,因为他只想让党卫队队员看看他是一个多么勤劳的楼长。

    纳粹都是那个德行。党卫队队员对每个人吼叫,楼长也不放过;楼长喜欢连吼带打,波兰人也不放过;波兰人只能寻找最弱的人来吼一嗓子。这些最弱的人,就是汉斯和一个波兰犹太人,他叫莱博。

    他们没还口。汉斯感觉得到波兰人吼叫的时候释放的压力,就像是他们自己被吼叫时受到的压力一样。元首对着将军们吼,将军们也还承受得住,因为他们回头又可以去对着自己的军官吼;军官又去对着士兵吼。就像台球一样,一个球撞到另一个时就停下来,所以当士兵打骂囚犯的时候,他们自己就平静下来了。

    楼长打波兰人,波兰人打汉斯。这来自元首的一巴掌一路传到汉斯这里,而汉斯是不危险的,因为他没权力打别人了。

    到了砾石山,汉斯依然是最没权力的一个。他们要分成两拨来装石头,不过每一拨里面都有他。要是他这拨装完了,想把铁锹交回去,就没人接着。这也符合逻辑:15=7+8,八个人干活,七个人等着接替,所以第八个人就没人接替了,而这第八个人每次都是汉斯。他和莱博抱怨了一下,莱博用波兰语和其他人说了几句话,大家笑了一会儿,但是接下来还是老样子。

    货车来来回回很多次,去外面装砾石,再把它们运回集中营,营里还有很多其他隔离区过来的人在忙着硬化路面。

    汉斯整个人湿透了。他手上都是铁锹磨出来的茧子,脚上火辣辣地疼,因为木鞋的边缘不断摩擦着毫无保护的皮肤。被波兰人推到前面去好多次以后,他去找了看守砾石山的守卫队。不过他并没有申诉的机会,这位党卫队的突击队员先生并不想被他打扰。汉斯咬着牙接了一个耳光,接下来一切如初,被楼长推搡,被波兰人羞辱。

    当他们第六次推着满满的货车回到营地时,所有工作小队都已经收工了。他们在营房前排着队等点名。到处都有人对他们大喊大叫,让他们快点,他们半小跑着拖着货车向前,很多人扬起拳头威胁着他们,而每经过一个党卫队队员,就会有人挨几巴掌。

    他们上气不接下气地来到了隔离区的营房,把货车放下,跑上去。走廊里早有人等着点名了。到处骂声不断,所有值班的人都对他们挥着拳头————就好像他们巴不得干这么长时间的活一样!

    点名点了很久。党卫队队员已经来过了,但人们还在等。汉斯头晕目眩地站着,他的心怦怦乱跳,喉咙紧得难受,脚上的伤口灼烧得让他时不时眼泪上涌。他要是稍微蹲一下或者靠着后面的床,马上就会有一名“同事”戳他一下,让他注意站姿。

    点名之后领面包,又排起了看不到头的长队。接着就吃面包喝咖啡,面包上有一抹果酱,他把果酱舔了下来。他喝了咖啡,但是面包却咽不下去。要是躺一小会儿,估计会有点食欲。于是他脱了衣服,躺到床上。困意袭来,像是一种解脱,把他从挂在货车上的腹带上解放出来,手上的铁锹掉落,疼痛也缓解了好多,欲望也平息了下来,因为他慢慢地陷入了昏迷的黑暗之中。

    突然传来一声吼叫,吓了人一跳:“所有人起来!”

    什么情况?从意识的无尽深渊里忽然返回来思考,让他的头脑混乱不已。刚才叫喊的是妈妈吗?着火了?他生病了吗?发烧?他一时间动弹不得。然后变得清晰起来,他清醒了。和他一张床的俄国人使劲儿晃了晃他。

    “脚底检查!”

    现在怎么办?他疲累交加,晚上睡过去了,脚没洗。现在已经是半夜,他的脚还是脏的。不过这次算他走运,党卫队队员喝多了,看东西也不太清楚。他从汉斯边上过去了,半个小时以后,他又躺下直接睡着了。

    他没有休息好。凌晨四点,所有肌肉,整个皮肤,到处都疼。他希望他不用再去干活了,可这根本是奢望。他们在等待命令的时候,值班人员拿了一张纸进来,上面是要去拉车的人的编号,汉斯又得去。

    这次的任务要做一整天。11个小时,从装石头、运石头到卸石头。有时候换成别的,比如把石头铺在新的路面上,或者把旧的路面打磨一遍。然后又是拉车。

    汉斯坚持干活,尽管他的背疼得似乎要被撕成两半,尽管他手上的铁锹已经被磨得发亮。这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因为波兰人看见他没有放弃之后,慢慢开始愿意帮忙了,竟也偶尔从他手里把铁锹接过来。不过那几分钟的休息也实在算不上什么,等再次轮到他干活时,他整个人僵硬得每个动作都要花更多力气。

    这一天还是熬过去了,第三天,第四天……日子毫无意外地一天天过去。巴掌、吼叫、咒骂。谁还会数呢?之后依然是越发剧烈的疲劳和疼痛,不过又能怎样呢?他脚上的伤口化了脓,护理人员给他擦了一些类似碘酒的东西,但这能有什么用啊?他的眼睛因为沙子和日照也发炎了,可是谁在乎呢?

    有一次,他早上想请病假。护理人员笑话他:“就为了这么点小划痕。”

    再就是饥饿!从未间断的饥饿!一份面包和一升汤能顶什么用?而且那汤是什么玩意儿啊!就是水,加点甜菜,或者是切碎的菜根。偶尔一升汤里有一个半个的土豆,也得到桶底去捞才能捞到,而且那些本来是值班的人给自己和朋友留的。你要是运气好,或者有朋友帮你的话,还能再喝一升,但是最好还是别喝。反正别喝太多汤就对了,因为一两周之后就已经有一些老人————在集中营里指的是40~45岁的人————腿上开始浮肿。他腿上那些伤口,要是浮肿起来得什么样,估计再也没法愈合了吧!

    第五天,他们刚开始拉那些满载的货车,意外出现了!左边的一条小路上走来了一群女人。货车要在交叉路口的五米前停下,这样男人和女人便无法交流。

    汉斯屏住呼吸,眯着眼看。突然他情绪失控,大喊一声:“弗里德尔!”他扔掉腹带,跑向女人们的方向。不过只跑了几步就被抓住了。是莱博,那个波兰犹太人,及时拦住了他。

    “你个蠢货,他们会把你打到起不来的!”汉斯说他不管。“他们也会打她的。”汉斯语塞,无法反驳。他偷偷看了一眼监工的楼长,楼长什么都没发现,他自己为了看那些女孩,已经走出去一段路了。

    尽管如此,弗里德尔还是看见了他,并从远处悄悄地微微挥了挥手。仿佛是在对他说:我还在这呢,你想起过我吗?他回答道:噢,我真是太累了,累得没有力气想你。但是你必须要想我,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动力。这倒不假,他又小心地挥了挥手,仿佛要给她一个信号,告诉她,他都明白了,她说得对,他会带着对她的想念继续战斗的。

    更艰苦的日子还在后面。天气变得凉爽起来。一开始还算是提神。皮肤不再那么干硬,肌肉也感觉柔滑了一点,也不会像在酷暑里那样容易喘不过气。不过接着就开始下雨。麻做的外套和衬衫,一点儿也不防雨,浑身都湿透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下了两天雨之后,没有路了。整条通往砾石山的路都变成了水洼和泥泞的土坡,水一直积到脚踝。鞋子都粘在地上,轮子陷到泥里,一直没过车轴。

    但是车还是得往前走。要是装满了砾石的车陷在泥地里,那楼长的棒子就又有用武之地了。要是楼长抽的这几下子不能让车拉出来,那就会过来一个段位更高的党卫队队员。他穿着大靴子从泥水里跋涉过来,顺便就踢离他最近的人一脚,溅起来的泥飞到所有人的耳朵上。

    他们抓住轮子上的辐条,一边拉一边转;党卫队队员一边打骂,楼长一边笑,好像在对他们展示他对党卫队队员的崇拜。就这样,货车往往还是能被拉出来。因为他们虽然又湿又累,但是这一两周以来,他们的力气还没有完全透支,要是没有别的办法,逼到了这一步,不行也得行。因为不断地挨打,每个人身上都被打出了伤口或者鼓包,好在还没有人受重伤。

    但是他们知道,下场可能也是另一番景象。昨天,营房长,也就是负责监督各个营房的党卫队队员,点名的时候把一个吉卜赛男孩打得整个脸颊都绽开了,就因为他站姿不好。点完名之后那男孩就被送去医院了。

    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打人和受伤的事。于是他们也开始额外注意了。和愤怒的党卫队队员相反,每个人现在都处于同样的危险境地,所以从感受上来讲,大家也成了一个集体。波兰人鼓励汉斯,汉斯也想帮助波兰人。他们已经感受不到被打的皮肉之痛了,只剩下顽强的意志: 车会拉出来的!“使劲!”“使劲!”

    两匹马拉不动的东西,十五双男人的手臂总是可以拉动的。现在他们还有点残留的力气,但是一个星期后,一个月以后,会怎么样呢?汉斯晚上躺在床上,担忧起来。他觉得自己生病了,他脱下了湿透的衬衫,发烧使他在那张薄床单下发抖,这张床单他还要和两个人分着盖。尽管房间的上面很热,尽管周围有很多人挤在一起,他还是发抖。这可怎么办?

    那个已经在这好几周的波兰人经常能从家里收到邮包。俄国人经常能有营里的朋友带吃的给他。没有人比俄国人更擅长“安排”[1]。就算厨房里站了十个党卫队队员,俄国人也不怕,而且总会用偷来的土豆把自己的口袋都装满,也总会悄悄生火把土豆做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同志情谊像俄国人这么伟大,即便他在隔离区里也总有个朋友和他一起共甘苦。

    不过谁来照顾汉斯呢?还有鲜有的那几个同在隔离区里的荷兰人?他发现在营里荷兰人的名声不怎么样,不管是不是犹太人,人们觉得所有荷兰人都软弱懒散。

    或许人们是对的。荷兰人是沉着而实际的人,他们不习惯用圆滑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也不心急。他们为什么要在这么费力的劳动中那么勤勉呢?既然毫无意义,那么勤勉也无用,弄不好还成了战争机器。所以荷兰人必须得懒一点。

    不过正因如此,营里基本没有什么荷兰人觉得可以“安排”的东西。压根儿就没有一个在厨房或者仓库干活的人,有点用的那么几个人————可能雷恩·桑德斯除外,也极少表现出什么社会意识。

    有几次有人帮他从弗里德尔那里偷偷顺进来一包面包。这就已经算是前所未有的善举了。

    但是在饥饿和劳动之下,这点帮助有什么用呢?他还能坚持多久呢?

    三个星期之后,惊喜来了。时间还很早,汉斯正在第三次倒嚼他昨天偷偷留下来的一片面包,文员进来了,他叫了几个号,汉斯也在其中。

    他们四个人站在走廊里,工作小队派出去之后,他们去了医院。21号楼里已经站了一大群人。

    汉斯和一个小个子老头聊了起来。他第一眼看上去很胖,但是你要是仔细看,就会发现他整个人都是浮肿的。所谓的“胖”不过是水肿而已,他额头上有一个大火疖子。他叫科恩,原来是皮肤科医生,在道路建设劳动队里已经待了一个月了。这是他第三次来看营地医生了,不过这次估计又是无功而返。

    汉斯稍微乐观一点,而且他也确实如此。对方简短地问了他几个和学历有关的问题,他觉得这下有门儿了。到底还是回到了医院,到底又有了个机会。拉车的日子结束了,道路建设结束了,过度劳动结束了,一整天在雨里的日子结束了。尽管他的手已经粗糙得写不了信,尽管他的脚上依然有伤口,尽管他的背弯不下去也直不起来,他还是充满斗志,回到了28号楼的住院部。

    [1] 指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