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饬终津梁 > 第二篇饬终言论

第二篇饬终言论

推荐阅读:孔雀经真言等梵本俱力迦罗龙王仪轨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净土生无生论会集净琉璃净土摽金刚童子持念经金刚经纂要刊定记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金刚经感应传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临终舟楫(印光法师校订)

    佛制定亡僧的焚化,原本是让他远离分段生死的假形,而证悟真常的法身啊。所以自从佛建立制度以来,僧众奉为常规。无奈法道衰退,延续久了弊端生起。如今的佛教徒,都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常有病人临断气时,就马上为他穿衣搬动,以及入龛一二天,就执行焚化的,可算是太违背佛制了。佛说人有八识,就是知识啊。前五识,名叫眼耳鼻舌身。第六是意识,第七是末那识,也名叫传送识。第八是阿赖耶识,也名叫含藏识。那么人的出生啊,只有这第八识,是最先来。七六五识,依次后来。到了死时啊,也是这八识,是最后去。其余的识依次先去。因为第八识,就是人的灵识,俗语说灵魂的就是啊。但是这个识既然有灵,所以人最初受母胎时,它就先来。所以儿在母胎中,就是活物。到了人死气断之后,它不马上离去,必定等到全身冷透,没有一点暖气,那识才离去。识离去后那么这个身体毫无知觉了,如果有一处稍暖,那识还没有离去,动著碰著,仍然知道痛苦。这时切忌穿衣盘腿搬动等事,如果稍有碰著,那痛苦最为难忍。不过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已。《考经》说:“寿暖识,这三个方面常不相离。如人身有暖,就有识在,识在那么寿还没有终。”古来多有死去三五天而复活的,有详细记载,历历可以考查。儒教也有三天大殓的礼节,因为眷属的恩爱,还希望他万一复活罢了。至于我僧家,虽然不指望他复活,但也不能不体谅他的痛苦。突然搬动,以及迁移火化,那慈悲的心在哪里呢?古语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动物尚且如此,何况同为人类?又何况同为佛子的呢?并且人的常情是痛苦到极点时,嗔心容易生起。因为嗔心,最容易堕落。如经上说:“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临命终时,侍臣拿着扇子,不小心掉落在王的脸上,王痛起嗔心,死了堕落为蛇身。因为有功德,后来遇到沙门,为他说法,因为听法,就脱离蛇身,而能生天。”这样看来,可知亡者的识没有离去时,就穿衣搬动,以及很快焚化,使他因为痛生起嗔心,更加堕落,难道不是忍心害理,故意施用惨毒?应想一想我与亡者有什么仇什么恨,却以好心而作恶缘?如果说事属渺茫,无从考证,那经典记载的,岂可不信?近来种种流弊,总是因为活着的人不怜惜死者的苦,只图迅速了事,所以无暇细心体察,于是习以为常,纵然有说到这事的,反而笑他迂腐,结果使亡者有苦难伸,呜呼!世间最苦的莫过于生死。生如活龟脱壳,死如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愿那照顾病人的人,细心谨慎,切莫与病人闲谈杂话,使病人的心散乱,也不要悲哀喧哗。应当劝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又当助念时,让病人随自己念佛的音声,心中系念。如果有钱财,应当请众僧分班念佛,使佛声昼夜不断,使病人耳中常听到佛声,心中常念佛号,那就决定可以依仗佛的慈力,往生西方。即使没有钱财,也应当大家发心助念,以结末后的缘。至于安置后事,切勿在病人跟前谈说。只应当敲击引磬高声念佛,必使句句佛号入病人的耳中,使他心中常不离佛。木鱼声浊,临终助念,绝不应该用。任他或坐或卧,切莫移动。大家专心念佛,等到全身冷透,那神识已去,再迟二时,才可以洗浴穿衣。如果身体变冷转硬,应当用热汤淋洗,将热布搭在臂肘膝弯处,过一会儿就可以回软,然后盘腿入龛。直到事情完毕,还须要长时间为他念佛。所有诵经拜忏,都不如念佛的利益广大。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属,都须要依照而行。那么生者与亡者,都得大益。再次,我佛涅槃,原本右胁而卧,所以入棺荼毗(火化)。今天的人如果随顺自然,坐亡的入龛,卧亡的入棺,尤为得当。但今天的人沿习成风,恐怕不这样认为,也只好听他自便。至于人死后的善恶境相,原本有实据。那生善道的,热气从下往上升;生恶道的,从上往下降。如果全身冷尽,热气归顶的,就是生圣道;到眼的生天道;到心的生人道;到腹部的堕饿鬼道;到膝盖的堕畜生道;到脚板的堕地狱道。所以偈说:“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要知生死事大,人人不能免。唯有这一著,最应当慎重。那照应病人的人,应当以同体的悲心,助成往生的大事。古人说:“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因缘果报,感应没有差错。要求自利,必先利他。这些话遍告同袍,恳请人们各自注意。

    念佛饬终津梁(炊萸馆主)

    第一章、略说净土法门之当机

    马鸣的《起信论》说:“末法的众生,如果对修行正法,产生胆怯退步的想法,应当知道如来有殊胜的方便,就是以信愿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无退转。”因为这个净土法门,有三经专门宣传,有众多的经典宏扬。是如来兼为末法多有胆怯退步的众生所开示,广施大无畏,以期普摄众生。为什么?因为众生在末法时期见如来的法藏,繁多深奥难懂,于是多有怖畏而胆怯退步的。如来的净土法门,只要能信愿持名,无须普遍浏览经典(志愿宏法的,不属于这个论)。或者末法众生听说菩萨须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行,才能成佛道,就会由于怖畏长劫而产生胆怯退步的想法,如来却说一生成办,不经历阿僧祇劫。众生又听说三障(见惑 、思惑,无明惑)相续,生死难离,初信位断见惑,七信位断思惑,才离分段生死。因此怖畏无量,而产生胆怯退步,如来的净土法门却说不专断惑,带业往生。又末法众生,寿命短促,转世有隔阴一迷,前功尽弃。因此怖畏胆怯退步,如来却说净土众生寿命无量,一生补处,继承佛位,永无退转。又或者众生忧虑末法时期佛菩萨善友很难遇到,没有人提携引导,不免怖畏,产生胆怯退步的想法,如来的净土法门,却说将来要往生的诸佛护念,现在往生的弥陀接引,已经往生的与上等善人共会。众生于是能远离怖畏,信顺修持。这是由于如来的妙观察智,鉴察没有遗漏。善巧方便智,大悲普摄众生。所以《要解》说:“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截,又至顿至圆。因为念念就是佛,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没有多余没有欠缺。上上根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下下根也可以达到这个领域。”所以《华严》一经,开示菩萨无量的行门,善根成熟的众生,也都摄尽。末后一著,又以普贤的行愿,导归极乐,使末法时期善根未定的众生,因为这个方便,而能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登莲池海会。可算是摄化没有遗漏,畅达佛的本怀。众生与佛的心性,原本是平等的。佛是究竟圆证,众生是迷惑背离有浅有深,所以根器有利有钝。凡是学佛的,应当自己审量。须要选择契理契机的法去修,这样不至于长在轮回中啊。处在今天的时代,如果是宏经大士,具有法眼的宗师,固然应当博览群籍,各宗都宣扬,鉴机接引,不应当偏废。如果论收取根机广,下手容易而成就多的,当推净宗。真的是阿伽陀药,本来一味药性而兼有众多的药性。如果对于教里不能通达,或不能这一生断尽见惑思惑,那不如服这一味药,作为主行,就决定没有差错。希望有志求菩提道的,知道取舍吧。

    第二章、论净土法门念佛正行以外,当求饬终缘助,免收获失时。

    凡是修行不论哪一种法门,总须因缘具备,正行助行都有资粮,才能成办。如果论净宗,自然是以念佛为正行。而持戒修观,实在是最重要的助行。此外有缘相助的道不止一个,而以临终召集净侣,为亡人念佛饬终,是最切要的。前者念佛持戒等,是发起坚固的善根不失时;后者念佛饬终,是成熟收获的善根不失时。什么是不失时?就是念佛行人,如果平日修持精勤,善根坚固成熟,自己的力量可以有把握;再在临终时,得到善友的助念。那收获一定能增上,品位必然升高。如果没有达到成熟,或戒德未全,还须要广征善缘,兼借善友的念佛回向,提起警觉,而尽快成熟,尽快收获。使念佛往生没有白费的过失,这叫做成熟收获,不失于时。论起娑婆世界的火宅众生,不靠念佛,要了脱生死,或有二三四五众生,以及无量的众生而不能出离的,都是因为三昧未成,业障境缘可畏。三障阻碍,断惑很难。所以具缚凡夫,处在种种业障重围之中,只靠自己的戒定慧力,奋勇突出,不是勇猛丈夫不能达到这一地步。如果一念把持不牢,便随业漂流转移,须要经历再生,重新计划修进。须知临终一念,正是后有转生的因。我们的阿赖耶识,主宰难控,无非是随业境转变。所以死后生起因,实在是一种炽盛的境界,升降都是由于这个。因为临终的时候,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九法界中的善恶不动等业力境界,同时在识上聚集显现。在这无量的差别业中,必有一法界的业,较为偏重。又因为无明爱润,成熟炽盛,就成为这个法界生有的开导依。八识跟随执持,而这个界的依报正报,就成立了。所以临终的行人,得到莲友念佛饬终,使行人眼睹圣像,耳听洪名,威仪整肃,心口相应,念念相续,声声不断。正所谓三业(身口意)纯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摄,就是造就佛法界炽盛的境界。随着开导而往生,管教华开见佛,忍悟无生,这就是唯识所现。因为识心度生死大海,只靠一句佛名作为护身的浮囊。而种种业力境浪,排山汹涌而来,浮囊一失去,漂溺很可忧。如果那生死岸畔的善友,能以念佛作为缘助的,犹如无量的浮囊,系在脖子上。那凭借既然很多,就永离怖畏,最终到达无生的彼岸。又如重船搁浅,橹楫难以施展,正需要前拉后推,才能救渡。众生业障重修行浅,不是自己的心力能够出离的,所以滞留生死中。如果净众在后面推,弥陀在前面接引,固然是从哪里不往生西方呢?念佛饬终的方便利益,那切要就是如此。所以有往生的是张钟辈屠夫之流,也能莲登九品。没往生的是苏东坡积行之士,也是空带着公据。所以东林有同生的誓愿,百丈定立化亡僧的规矩。结社念佛,除研究宏化外,对于净友自身的善利,哪个有比这个殊胜呢?况且行人既然借净友助念而往生西方,那他日净友缘熟时至,已往生的也必随佛来迎接,如刘遗民迎接远公的事例啊。那么在娑婆世界作同行净侣,在安养净土作莲胞兄弟。度人就是自度,自利就是利他。感应道交,理所当然。佛会同仁,为什么不兴起来?

    第三章、论念佛人应励行家庭佛化,为宏法起点,以求将来饬终便利。

    念佛修行人,既然持名念佛殊胜的修行,信愿求生安养国(极乐世界)。其次应当发大菩提心,抱着善与人同的宏誓,庄严自己。不堕入二乘偏狭自利的障碍,所谓尽法界众生界,尽未来际,都化导摄受,普遍使众生念佛,同生西方。这样的净土资粮,才称为圆满具备。但是登高从低处开始,行远从近处开始。利他修行的起点,就是从修行人的家庭开始。所以对于家中亲族长幼,应当常用佛法灌输诱导。讲演只求能醒悟,不要太高深。为家人说善恶因果报应没有差错,为家人说苦空等道理,为家人说生死烦恼种种过患,念佛往生种种善利。只要能蓄意熏习,恳切开导,自然会成熟。当家人信顺后,那欣喜与厌恶的情绪生起,自然能起行。于是进一步组织佛化式家庭,率领全家,共修净法。如果善根增长,就再进一步同受归戒,成为优婆塞优婆夷。能这样的话,就是修身齐家,也包含佛化了。慈和平易,共同往生莲邦。世人不了解,常以为佛法只是为了超度幽冥鬼魂而设,觉得不吉利。庸愚的盲见,大错特错!《华严经》中佛升诸天说:“如果这个修行人临命终时,自己家属为他念佛饬终,那么得到这个援助,决定生西。再有净友帮助,上品是可以期望的。”这是求饬终利益的根本办法。阻碍既然没有,成效自然显著,愿净修的人加以留意吧。如果念佛人对于家庭佛化没有成熟,就应当专求同行净侣,在临终时念佛缘助。而叮咛家属,应当协助。如下述各项,应当知道禁忌的,也应当先行恳切嘱咐,不要耽误大事。

    一、临时请净众念佛助生。关于饬终各项,切记嘱咐家属听受指挥,加意依行。

    二、行人没有昏迷前有二个禁忌。一是,忌家属的软爱语(家事应处分完)。用世情牵缠,徒增恩爱悲伤,因为有妨碍往生西方。二是,忌临床哭泣喧哗,扰乱正念,使行人不能往生。这是爱他反而害他。要避免这二个过失,就要让家属一致念佛,回向往生,这是最妙。行人已经昏迷,到暖觉没有舍弃之前,这时阿赖耶主识还在,最忌讳触动身体。无论什么人,不要用手指器物去稍微触动他的身体皮肤,增加他的苦痛,因而产生怨毒。如佛经说阿耆达王,福德巍巍,应生天界,只因为临终,侍者挥扇触到他的脸面,产生怨毒,竟堕落蟒身。蒙僧人说戒救度,才得生天。可知沐浴换衣等事,应在暖觉完全消失后举行。

    三、既然请净众饬终助念,切记嘱咐家属,不要同时邀请外道神像符箓,以及师巫道流,混杂其间。不但有妨正念,而且损害佛法威严(如家属有如此举动,净侣劝导不服,可以停止助念,免招俗人指责为是)。

    四、切记嘱咐家属,往生西方以后。

    ①每天用念佛代替灵前哭泣。

    ②祭祀用素斋代替荤菜。

    ③节省种种虚妄的费用(如冥器排场等),买物放生,或作其他功德。以上三项,因为往生西方的人受用清净,不同凡俗(即使不是念佛人,死后也应当如此。如果杀生作祭,怨报重重,徒增亡人的罪业。至于冥器,虽然不完全是虚,但要知道不是有福德的,也不能受用。所以不如节省,用来作功德事)。

    父母恩重,不是祭祀能报答的。如果使父母脱离尘垢,然后子女的孝道才完全。这是出世的大孝,不可与俗人谈论啊。所以念佛人如果上有父母祖父母等尊长辈,自然应当用我佛的归元至道婉转劝进。如果父母正信难生,就须要累积时日,渐渐薰习。又须要用自己的念佛功德回向给父母,求佛加被启发,务使父母真诚净修,灭除烦恼,活着就优乐余年,死后就往生净土。临终就邀请净侣,率领眷属,为父母念佛饬终,助生西方。这样事奉父母,人天钦佩赞叹。至于下辈人,往往被学业事业羁绊,不能专志净修,那也没关系,只要教他晨朝十念法则,持久也能证胜果(晨间在空旷处实行,能束心舒气,并使身体壮实)。每逢节日佛诞,父母忌辰,节省瓜果庆贺部分的费用,拿去放生,而使儿女辈襄助这样的事,这种举措实在是有无边的利益。常见儿童天性活泼,所以乖顺的常爱好豢养动物,而顽劣的常糟蹋虫豸,如果使他襄助放生,那残忍顽劣的恶习,自然清除无余。生来慈悲的天性,油然显露而增长。这就是所谓以功德的妙行,代无谓的嬉戏。这个方法先让他把仪规诵习,讲解明晰,督察实行就可以了。从上面两事总起来看,那念佛行人,对于自己家庭的佛化,明显具有上求下化的绩效。推广到法界众生,就是无上大菩提心,哪里只是对临终的往生而已呢?

    第四章、念佛行人,应为临终伴侣,饬终念佛助生,以符度生宏誓。

    念佛莲社,古德提倡,不遗余力。因为这个法门,自修固然重要,而化导从生尤其殷切。如果隐居寺院,独处山林,专求自利,无心利人的,就是心志狭劣,沉空滞寂的声闻独觉乘,大失莲宗普摄群机,无上大乘的宗旨。菩萨度众生,四摄六度,统统包括了。我前面已说过对于莲友彼此互助,利益切实显著的一端,就是念佛饬终助生极乐是已。净土行人彼此结合,志道相投,既然不是为了利养声誉,是因为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共同探究出离大道,在最后一著,自然应当竭力相助。所以念佛人如果听到善友世寿濒危,应当立即快速惠临,不能留恋世务,如听到邻里的火警,虽然披头散发赶去,也不为过。到达后安慰劝勉,布施无畏应说:“我来为你念佛,求佛加被,让你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你只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自然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就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胜过生天为天帝天王百千万亿无量无边的倍数。应当生起厌离这五浊恶世的心,发起欣求那九品莲邦的想,依靠众友助念的力量,必能满足你的愿望。切不可有一毫贪生怕死的心,如果有这样的心,就仍然被宿世现生恶业所缚,便是堕落有分,解脱没办法了。切记我的话,随众念佛。”如果这里本有莲社饬终团体,稍等会集就举行。如果没有其他友人来集,或那人病很急,就一人率领家属实行,不要蹉跎耽误时间。应当以至诚悲悯的心,为他念佛。用我平日的善根,为他回向。劝他同念,正心趋向,专求接引。看那行人当作自身想,作我的先导想,为他防护善根,扶植正念,心无厌疲,不生劳倦。能这样行,就是大慈大悲度众生的菩萨。至于平日间莲友相处,应当谦和诚敬,远离我慢贡高嗔恚嫉妒,这是净行人应当取法的态度。反之就是临终也足使净友裹足不前,失却饬终大利啊。

    为同行净友念佛,缘助求生,获有四种利益。

    一、我为人念佛饬终,我的善根功德都得增长。

    二、我为人念佛饬终,因此获得无边的阅历,可以作为自己的法戒。

    三、我为人念佛饬终,那他日人也为我念佛饬终,获得相助的实益。

    四、那人因我的助念,得生西方。他日因为这个善因缘的力量,那人当从西方侍佛来迎,助我往生。

    第五章、念佛饬终之施行及规约。

    (甲)组织念佛饬终团

    凡城乡市镇,已设有佛学会莲社等,都可以结合同志,组织成团。如果没有以上诸会,就由念佛人彼此相约,临终念佛互助。不限人数,公推理事二人(人多适当增加),负责报告记录,以及指挥一切。入团各员,须填具誓愿书,详载自己年岁职业详细住址,以及家中尊长名号年岁,曾否念佛,交理事保存。团内应请接引三圣佛像(香木金装最适合,否则绘像也可以),此外引磬二把,以备换班。木鱼声浊,不适用助念。

    (乙)饬终施行手续

    净行人生病并且危急,愿受饬终的,应如下述。

    一、饬家属报告理事,理事快去察核准行,立即开单,飞速请团友,同时使其家属到会,迎请接引佛像,净办供具,以及团众必要的供应。

    二、团员全到后,开始总念一期(如果是病重的,可由先到的先念,无须等候。由理事根据缓急决定)。

    三、总念完毕,由理事将全团分定数班,指定钟点,日夜轮念,务使佛声相续不断,直到行人完全舍弃暖觉才停止(未轮著的,可回去休息,但应当在轮期前早到,以便代替。如果人数少,可劝家属加入)。

    四、理事员对于净行人临终往生西方的瑞相,及其测验所得,以及他平日的行止,入道因缘,采访记录,以便撰述行述,颁发给同志,作为楷模,而昭示激劝他人。

    (丙)念佛饬终团之规约

    一、凡是莲社净侣,不论男女居士,只要发愿度众生,专志净修的,都能入团,不收团费(团中开办费,可由募集补充,因为团员纯属义务)。

    二、不论全体个人,不受病家任何酬报,以及拒受丰厚供养。理事应先期嘱咐,一切从简。因为如果接受钱物,有什么特别的赴应?既蒙世人讥诮,又招僧忌。

    三、团员没有告假,如果确实有事,接报后,应速请代表到场。如果团员有远行,应先期在理事处声明,指派某人为期内的代表,表示重视守信(其代表资格,也以禅门僧人以及念佛人为宜,以防杂乱)。

    四、团员之外或有为祖父母父母等尊亲,以及佛学法团份子,临期要求本团念佛饬终,须经团员介绍,以及理事的考核允许。如果有下列情况的,当详细考虑。

    (一)平素不信佛法,或另奉其他外道,到临终还不能反邪归正的。

    (二)犯逆罪,以及诽谤三宝,到临终还不知忏悔的。

    (三)患急性剧烈传染病,以及疯癫等病,认为因缘未熟,只教授方法,让那家属实行。

    (丁)饬终念诵仪规

    饬终时,应以一句阿弥陀佛继续念诵,以及首尾回向为最紧要。其余经咒偈赞,都是枝蔓,只可在缓时开头念,现今姑且保留,愿根据缓急而行可以啊(经咒偈不录,全文须阅禅门日诵)。佛像面东,行人西卧,坐卧不限,合掌跟念。全众排坐佛案两旁,家属代行人拈香行礼。举行总念一期(约二小时)。勉力嘱咐行人悉心听念,自念出声默声都可以不限。

    香赞(炉香乍爇云云)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西方赞(接引西方云云)

    以上只是病缓时总念一用。

    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云云)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问讯)

    南无阿弥陀佛(数千遍)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遍)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遍)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遍)

    大慈菩萨回向偈(或用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或慈云忏主及莲池大师回向文,也是嘉妙可用)

    这是总念已完毕。然后分班接念如下:

    赞佛偈

    南无阿弥陀佛……

    以后换班接念,只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句,直到行人舍报后末班,在场人都应加入圆满,称佛号后,念三菩萨名号,以及大慈回向偈。偈完毕,加念下面的偈:

    饬终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偈完毕,念三皈依圆满。

    附测验生西偈如下:

    暖舍降升凭测验,足板地狱膝畜道,人天胸额腹饿鬼,顶舍成圣归正教。